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ie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eries

(4)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Psychology in East Asia

(4)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Psychology in East Asia

Author
POON Kai-chung

Chief Editor
CHEN Chien-huang

Publisher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CUHK

Year of Publication
2020

Price
港幣140元

書中由學界開始使用「佛教心理學」一詞作為起點,回顧這門學問發展至今的狀況。由於早期亞洲開始發展佛教心理學時,正值西方心理學界行為主義興盛之時。早期的行為主義是一種比較極端的立場,主張只研究外顯性的行為,漠視心理過程。因此,當時的亞洲學者不少都抗拒西方心理學的理論典範。這樣的起點影響到佛教心理學往後發展,使現在的佛教心理學研究出現了一種長於義理闡釋而少實證研究的情況。時至今日,不論是理論典範以至研究方法,西方心理學界成就可謂有目共睹。建基於前期發展之回顧,書中提出了一些佛教心理學未來發展之建議,期望「佛教心理學」再一次由起點出發,將「佛教」與「心理學」作出真正結合。

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潘啟聰博士:

有不少現存的著作有一種「佛教就是心理學」的論調,然而持「佛學=心理學」的立場難以令佛學與心理學有真正的交流、對話,甚至結合和應用。心理學作為一門學問,在共同的定義「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共同的目標「描述、解釋、預測、控制行為及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之下,心理學容納了不同的典範。建立出一套具共識性的典範,研究人員就有了基本方向,能視之為研究指標或嚮導,對學科的未來發展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About the Author(s)
Content
Book Review

潘啟聰,珠海大學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博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健康和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現職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亞洲語言文化中心助理主任。畢業後致力文藝心理學研究,近年論著多以心理學知識探析文學作品。潘博士研究興趣廣泛,人間佛教為他主要研究範圍之一。著作有《當文學遇上心理學--文藝心理學概論》、《香港都市傳說全攻略》、《鬼王廚房》及《大隧同源》。

第一章

前言:人間佛教藍圖中的一塊

第二章

佛教心理學論述概況

第三章

佛教與心理學的遇上和結合

第四章

佛教心理學發展的省思

第五章

佛光山對佛教心理學的貢獻

第六章

論香港蓮華分會監獄佈教之成就

第七章

從起點再出發——佛教心理學典範芻議

第八章

結論

徵引及參考文獻
譚國根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佛教是一種關於心性的哲學。從現代學術的觀點來看,當然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作出探討。但是,現代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對人的行為動機作出研究。如何將心性的研究與行為動機的研究結合,是佛教心理學要探討的問題。

潘啟聰博士的新著「東亞地區佛教心理學發展探析」有系統地將東亞地區的佛教學說在心理學的應用作出簡要的概述。由於東亞地區佛教有很長的歷史,已經深入社會民心,形成一個文化場域,對人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很多觀念深入民心,可以對心靈的洗滌起到很大的作用。潘博士的書有助讀者了解佛教在生活中的意義。我誠意推薦這本書給讀者。

吳有能副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

衍空法師和潘博士都有志於將佛法智慧與心理學提煉給當代社會參考,體現出精湛的學術研究,也印證了佛法的慈悲心。期待未來對於東亞佛教心理學研究有進一步的探討,例如日本和韓國等特色,通過對比框架凸顯東亞特色。

釋衍空教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高級院士

有關佛教元素的輔導療法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非佛教理論爲本,但又以佛教元素作爲輔導療法;第二類是佛教理論爲本,但又非佛教元素的輔導療法;第三是佛教理論及實踐方法爲本的輔導療法。用佛教相關的元素成爲心理輔導手法是合呼佛陀的本懐——「隨順世間,不捨正見」的弘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