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Calendar
泰國北部華文教育和華校的當代角色和意義

人類學公開講座

黎肇曦 :泰國北部華文教育和校的當代角色意義 ─ 對泰緬邊區滇裔青年教育經驗的觀察

日期:2021 年 1月 8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 1時至 2時 30分
語言:廣東話

Zoom Meeting Link: https://cuhk.zoom.us/j/93195906327
Meeting I.D:931 9590 6327
Passcode:460218

本次講座分享講者在二零一八至二零一九年間於泰國北部泰緬邊界一個雲南人村莊對青年人日常生活的觀察,焦點集中於滇(雲南)裔青年在邊區的就學經歷。有別於其他泰國的青年,在邊區村莊生活和成長的滇裔青年接受由政府提供的泰文教育同時亦會就學於華文學校。傳統來說,華校和華文教育作為海外華人群體社教化(socialization)和文化傳承與再現(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reproduction)重要的一環,歷史上一直被視為維繫華人移民社群不可或缺的制度,以及中國政府對海外華人宣揚國族主義其中一個管道和場域。然而,近年來由於不同的因素和各種巧合,例如與中國資本流入湄公河流域相關的社會經濟轉變和相隨的就業條件改變、泰國政府對滇裔社群興辦的華校不鼓勵和不作為、邊區滇裔社群向外和向「下」再遷徙等等,滇裔社群的華教和華校也因而有著角色上和意義上的改變。對於這些滇裔青年而言,華教的文化傳承意義在他們眼中或許不再重要,但華校卻成為他們裝備自己能夠參與和獲益於近年社會經濟轉變的訓練所。對泰緬邊區的滇裔社群來說,華校作為維繫社群的角色雖然沒有改變,但為保持其維繫社群的功能和角色,華校在本質上不只是一個為村莊提供教育的場所而已。從泰緬邊區滇裔青年以及他(她)們身處的村莊社群來看,究竟華教和華校於當下的社會情景而言具甚麼的意義、角色和作用?泰國北部滇裔社群的華教和華校會何去何從?

黎肇曦是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他的博士論文研究探討泰緬邊區滇裔青年的抱負,以及對人生的想像和實踐。他的研究興趣包括青年研究、教育人類學、抱負人類學、移民和跨邊界流動、族群與身份認同、希望和時間的文化概念,長期關注東南亞文化和社會、泰緬邊區和海外華人社群。

私隱政策 免責聲明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2024.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