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演講:
李冬木
佛教大學文學部
李冬木,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教授,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專注於中日近現代文學與思想交流史。早年師從日本中國學界權威學者,長期致力於魯迅著作的譯介、闡釋及比較研究,尤為關注魯迅留日期間的思想形成及其對東亞知識界的影響。主要著作包括《鲁迅精神史探源:「進化」與「國民」》、《魯迅精神史探源:個人·狂人·國民性》等。
報告人:
丘庭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宋聲泉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李 哲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李寶暻 江原大學中文系
季劍青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林兆軒 香港恆生大學中文系
徐維辰 延世大學中文系
殷鵬飛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袁一丹 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
袁先欣 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馬筱璐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崔文東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張宇飛 西北大學文學院
張康文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張歷君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梁慕靈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郭詩詠 香港恆生大學中文系
1927年,魯迅訪港,發表〈無聲的中國〉與〈老調子已經唱完〉兩場演講。近百年來,魯迅在香港文學發展與文學教育中始終佔據重要地位。然而今時今日,面對汗牛充棟的魯迅研究,我們能否另闢蹊徑,激活新的問題意識?魯迅的文學與思想,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形塑現代中國?在香港、東亞及東南亞,魯迅的精神遺產發生怎樣的流變?為探討上述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聯合舉辦第五屆京港青年人文學者學術研討會,主題定為「魯迅及其遺產」。會議匯集京港兩地青年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並邀請資深學者發表主題演講,共同追索魯迅的時代意義。
本系列研討會得到「京港大學聯盟」支持。京港大學聯盟旨在增進兩地學術交流與學者溝通,擬在「京港青年人文學者學術研討會」名義下,持續推動相關議題。前兩屆聚焦於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主題分別為「近代思想的物質形態與情感媒介」、「近世中國的書籍形制與閱讀形態」。隨後本會議轉向現代文學研究,第三屆考察「跨文化情境中的現代文學」,第四屆探討「新文學的源與流」。本次會議為第五屆,期待延續以往的成果,開拓研究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