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AA Lecture Series 2023 (5): Platters with Teeth and Ewers Lifted from One Side: New Vessel Forms and Foodways in Tang China
飲食器的外形往往與其所盛之物以及烹煮進食的方式相關。在唐代的金銀器風潮中,出現了許多明顯帶有中西亞特色的飲食器型,如淺腹大盤、高足杯,及帶流及把的酒瓶等。它們與考古可見早期飲食器差異巨大,很可能也是隨著新的飲食種類和進食方式出現的。對『牙盤』和『偏提』這兩種器物的名稱和器型流變過程以及使用情景的考察更說明了這些在當時分屬新奇的器物和飲食風尚並非曇花一現。通過漫長的文化互動,它們早已融入今天我們所熟悉的中餐進食及宴飲方式中。

Speaker
陳誼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榮譽副研究員)
Dr. Chen Yi (Honorary Research Associate of 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陳誼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其後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中國考古。曾任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Christensen Fellow in Chinese Painting及大英博物館早期中國收藏研究員。現為獨立學者,參與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發起的德雷斯頓陶瓷線上圖錄編修計劃,並作為2022-2023年度之利榮森紀念交流計劃訪問學人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進行雙語陶瓷術語索引典的研究。
Enquiry
rpcaa@cuhk.edu.hk / 39430454
Organised by Research Programme for Chinese Archaeology and Art, Art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