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莆仙闽语和海南闽语是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这两片闽语都源自闽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和其他语言发生过接触。莆仙闽语主要流行于福建省的莆田市和仙游县,受过闽东语强烈的影响;海南闽语是海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沿岸地区的通用语,带有明显的临高语和黎语(俱属壮侗语系语言)的痕迹。
汉语方言中接触引发的音韵及词汇演变――莆仙闽语及海南闽语的案例研究
研究员:
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郭必之教授

我们认为:莆仙闽语和海南闽语的经历,正好分别属于 Winford(2005)框架下语言接触的两大类型――“借用”(borrowing)和“施加”(imposition)。本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构拟这两个方言片的接触史,厘清它们在音韵和词汇层面上的演变。计划包含三个阶段:(一)构拟莆仙闽语和海南闽语的接触史;(二)检验这两个方言片是否符合 Winford(2005)对不同语言接触类型的预测;(三)以这两个方言片为例,考察哪一类型的接触会影响借词的“可借用性”(borrowability)及“可借用性等级”(scale of borrowability)。本计划会为南方方言的形成提供崭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