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全日制/兼读制)

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全日制/兼读制)

中国艺术 ‧ 亚洲视野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课程是香港首个以中国艺术史为焦点的文学硕士课程。本课程立足于古今中国艺术,采多元的亚洲视角,透过课堂研讨和实物考察,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不同面向、跨越时代的中国艺术发展。培养学生以开放、客观的态度,对古代以至当下中国与全球不同地区的跨文化互动与艺术交流,进行深入考察和讨论。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有志于探索中国艺术古今发展史的同学,提供广博而扎实的学术训练,同时充份利用香港享誉国际的中国艺术资源,让学生透过与本地专业人士和艺术机构直接文流,掌握中国艺术在全球学术、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具备的中国艺术史知识和研究能力,将成为他们往后投身学术、教育、文博、创意等各个专业领域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包括本系专任教授(尹翠琪教授、彭鹏教授、何嘉谊教授、李雨洁教授)、访问教授,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

课程设计

本课程采用「基础—拓展—专修」三层架构:

 

「基础」(必修科)
──涵盖中国古代艺术史及亚洲现当代艺术。

 

「拓展」(特别选修科)
──探究东亚与全球脉络中的艺术发展,以及中国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展示与传播。

 

「专修」(一般选修科)
──聚焦特定的艺术史专题。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与精专兼备的中国艺术史知识、强化学术研究与写作能力,并掌握古代与当代中国艺术的展示与传意策略。选修科目涵盖中国绘画、书法、青铜、金属器、陶瓷、宗教等艺术史,以及现当代艺术与科技、展览策划等专题。此外,特设「艺术史专题研究」,由本系或海外访问教授开设前沿艺术史专题,并设「研讨班:中国艺术专题」,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进阶的培训。

 

本课程全日制和兼读制并行。全日制一般为期一年(共两个学期),兼读制一般为期两年(共四个学期)。

 

所有修读学生必须修毕24学分,方可毕业。

 

(a) 必修科

FAAS5401中国艺术史 3学分
FAAS5402现当代亚洲艺术 3学分

(b) 特别选修科*

6-9学分
至少选读以下其中两科:
FAAS5403东亚绘画
FAAS5404中国陶瓷的全球史
FAAS5405中国艺术展示与传意

(c) 一般选修科*

9-12学分
至少选读以下其中三科:
FAAS5102研讨班:中国艺术专题
FAAS5108道教艺术与文物
FAAS5109艺术史专题研究
FAAS5110中国文人画史
FAAS5113中国宫廷绘画史
FAAS5310二十世纪中国书画
FAAS5406中国书法:理论、名作、鉴赏
FAAS5407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
FAAS5408中国古代青铜器与金属艺术
FAAS5409艺术、时间、科技

24学分

 

其他毕业要求:

– 通过所有科目评估,累积平均积点须达2.0或以上。

– 若学生在学期的累积平均积点低于2.0,将被归入学术观察期。有关详情,可参阅研究院网页https://www.gs.cuhk.edu.hk

*如学生于某科目的成绩不合格,必须重读,并取得及格分数才能完成学位。同时需支付追加修读科目的学费。

 

授课语言

本课程采用两文、三语的语文策略,课堂主要以英语及普通话授课,并因应教学情况有少量课堂以广东话进行。教材则中、英文并用。

科目

  • FAAS5401 3 学分

    中国艺术史

    本科旨在介绍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中国艺术史,包括陶器、玉器、瓷器、绘画等。课堂会探讨这些艺术传统的物质特性、制作技术、发展、代表作及其制作者、主要研究主题和方法。透过研读文章、课堂报告与讨论、学术论文写作,本科能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将来进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奠下扎实的基础。

  • FAAS5402 3 学分

    现当代亚洲艺术

    本科主要探讨东亚地区的现当代艺术发展,同时亦会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作比较。每堂课会以一个重要运动或潮流为主题,集中讨论该艺术事件与社会、政治、文化、技术条件的关系。课程会涵盖各种艺术媒介,包括绘画、雕塑、版画、摄影、流动影像、装置与行为艺术。课程会将影响现当代艺术的美学转变置于整体的历史脉络当中,探索最新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和争议,启发学生分析新兴主题。本科关注现当代亚洲艺术与全球艺术论述中非西方艺术兴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欧洲和北美现当代艺术的交集。我们将探讨现当代艺术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影响其发展的社会与文化条件,以及构成全球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和「文本」。

    本科的案例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艺术史写作和当代艺术展示方法的平台。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现代」、「当代」及「前卫」与欧洲的有何不同?哪些时刻构成了亚洲艺术中的「现代性」和「当代性」?「风格」、「主义」和「运动」是否适合作为评断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的标准?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可以更有效审视这些全球趋势出现的背景?

  • FAAS5403 3 学分

    东亚绘画

    中国、日本和韩国各有漫长而丰富的绘画历史,但她们的作品在形式、主题、技法与理论上都有着共通之处。自唐宋伊始,东亚的统治阶层、学者、僧人、收藏家和画家都对邻近地区的绘画有一定认识,甚至抱持高度评价。本科介绍中日韩的代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风格,以及社会、文化、宗教、政治与经济背景塑造而成的独特表现和分布。此外,课程亦会探讨大众与私人的跨界互动如何形成与别不同的东亚艺术世界。

  • FAAS5404 3 学分

    中国陶瓷的全球史

    本科从本地和全球语境追溯中国陶瓷在16世纪至19世纪的发展。本科探讨明清两代与世界不同文明的陶瓷交流和相互学习。主要课题包括明清经济、社会背景与陶瓷工业发展、拓展联系世界的海路与中国陶瓷全球流通、陶瓷作为文化、艺术、科学与科技交流的媒介、中国陶瓷流入西方及其在欧洲瓷器工业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过研习不同器物、中西方的文字记录与历史图像,本科将重建中国陶瓷发展及其在全球化体系之下的工艺与文化成就,启发学生思考中国陶瓷于世界陶瓷发展历史中的独特角色。

  • FAAS5405 3 学分

    中国艺术展示与传意

    本科探讨将中国艺术与文物知识和概念传递给当代观众的公共展示方法。课堂会讨论不同中国艺术与文物的策展方式,包括公共与私人博物馆、商业画廊、拍卖行的艺术品展示,甚至是利用社交媒体展示实体与虚拟博物馆的中国艺术与文物。课程会介绍艺术策展与传意的基础理论,让学生接触不同艺术展览布置,与策展人对话,并透过个案分析反思不同中国艺术展览策划的方法。课程亦会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经验不同艺术展示方式,体会该展览的传意是否有效。课程也会安排博物馆策展人与不同艺术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策展概念和经验。

  • FAAS5102 3 学分

    研讨班:中国艺术专题

    本科于中国艺术史的范围选取专题,旨在使学生对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课题有深入认识。学生经由学部主任批准,可多次修读FAAS5102,并于课程合格后获得学分。但他们在同一学期不能选修本科多于一次。

  • FAAS5108 3 学分

    道教艺术与文物

    本科旨在提升学生从事宗教艺术研究之能力。内容除包括道教绘画和造像等道教艺术专题,亦会探讨研究道教艺术的不同进路与方法。本课将通过考察出土和传世的艺术文物,并结合道教研究及宗教艺术理论,让学生对道教艺术的源流、功能及宗教涵义有深入认识。选修本课的学生须对个别道教艺术专题进行研究,并于学期末提交论文。

  • FAAS5109 3 学分

    艺术史专题研究

    本科于艺术史的范围选取专题,就其性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艺术考古个案、断代艺术史、专家研究等,以使学生能对艺术史的某些重要课题有深入的认识。由于每年专题不同,学生可以重复选修本科。但他们在同一学期不能选修本课多于一次。

  • FAAS5110 3 学分

    中国文人画史

    本科目旨在探讨文人画的发展,尤重视宋代苏轼以来的文人绘画观、各代表画家的风格及影响,以及中国绘画史中传承与变化的现象。授课内容包括文人画论、个人风格与地域画派、传统的延续与更新、绘画商品化、雅与俗的品味等。修读本科的学生需要就个别专题进行研究,并于学期末提交论文。

  • FAAS5113 3 学分

    中国宫廷绘画史

    本科目旨在探讨由秦至清中国宫廷绘画的发展。课程中将透过数个中国艺术研究的重要概念,包含(但不限于)风格技法、政治意涵、宫廷画院组织、性别、艺术赞助与跨文化交流等,检视宫廷绘画的制作与流传。

  • FAAS5310 3 学分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

    本科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及书法的发展。主要课题包括讨论中国书画在新时代的创革与现代化,以及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绘画风格在中国的流播与油画民族化,1949年后政治路线主导下的书画创作路向,并述及改革开放以后新浪潮创作等。当中通过对主要书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了解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变迁、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东西文化碰撞等如何影响过去一个世纪中国书画家的创作与思维。

  • FAAS5406 3 学分

    中国书法:理论、名作、鉴赏

    本科追溯中国书法由先秦时期到二十世纪的发展。除书法理论、书体、主要书家及其代表作与风格之外,本科还会探讨书法背后的哲学思想,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文化意涵、传承与鉴定。

  • FAAS5407 3 学分

    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

    本科以泛亚洲的角度探讨由公元前五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佛教视觉及物质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崇拜像;(二)图像与量度;(三)写经、变相和叙事;(四)舍利及其他圣物;(五)仪式空间与神圣建筑;(六)各种艺术风格的历史发展与流传;(七)供养及社政脉络。学生会将考古及现存艺术与文物置于相应的宗教背景之下作研究,从而加深对佛教艺术发展、功用与意涵的理解。选修本课的学生须对个别佛教艺术专题进行研究,并于学期末提交论文。

  • FAAS5408 3 学分

    中国古代青铜器与金属艺术

    本科主要从艺术、技术和文化角度,探讨中国青铜器与金属艺术。学生会研习围绕其制作、功用和图像的专题论文与学术争议。透过讲课、讨论和博物馆馆藏研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青铜器与金属艺术塑造物质文化与艺术传统的角色。

  • FAAS5409 3 学分

    艺术、时间、科技

    本科介绍启蒙时代至21世纪媒体艺术的重要理论和个案研究。课程的第一部分会先概述欧普和声音艺术上的科技发展及其在当代艺坛的复兴。本科亦会提供研究流动影像艺术美学的理论框架,尤其是有关时间性与表演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会集中探讨时间艺术在亚洲的发展。讨论的主题和媒介包括暗箱、早期电影、跨媒介装置、网络艺术、数字转型、声音艺术、媒体艺术的保存、表演和数码剧场。课堂活动包括到访本地博物馆或文献库、小组讨论和期末报告。本科会介绍不同代表作和基础理论,旨在引导学生探讨媒体艺术创作在社会环境之下如何响应科技史并加以发展。课程亦会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术写作和展览策划作准备。

申请

报读资格

除研究院规定的一般入学资格外(请参阅研究院网页),申请人须:

– 递交一页「个人陈述」,说明申请人未来事业规划与本课程的关系,以及个人适于深造艺术史的条件和特质。

 

申请手续

1. 提交网上申请表格(https://www.gs.cuhk.edu.hk/admissions/programme/arts#mphil-phd-in-chinese-art-subject-to-university-approval),并上传以下文件:

i. 毕业证书副本

ii. 成绩单副本(备有评分制度及等级说明)

iii. 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之证明文件副本

iv.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发出)*

v. 身份证明文件副本

vi. 两位咨询人的机密推荐书(透过研究院网上系统邀请两位咨询人经网上填写推荐书)

vii. 一页「个人陈述」

 

2. 递交以下申请文件正本,而该文件须由就读大学、英语考试机关直接邮寄至艺术学部。(请在信封封面列明申请编号、申请者姓名及欲申请报读之课程名称。)

i. 由就读大学发出之成绩单正本(备有评分制度及等级说明)

ii. 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之证明文件正本(如有需要)#

*如申请人毕业于中国国内之大学,必须提交由学信网发出之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请参考学信网,网址为https://www.chsi.com.cn/xlcx/bgys.jsp

 

#托福和雅思成绩自考试之日起两年内有效。GMAT成绩自考试日起五年内有效。

费用和资助

费用

一年全日制:每年港币220,000元
两年兼读制:每年港币110,000元

 

如中、英文两个版本有任何抵触或不相符之处,应以英文版本为准。

常见问题

  • 研究院对于报读研究生课程有什么入学要求?

    关于研究院之要求,可参阅研究院网页。(网址https://www.gs.cuhk.edu.hk/admissions/

  • 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课程何时可提交申请?

    每年九月至二月。 确实日期请参阅最新的《研究院概览》或浏览研究院网页。(网址:https://www.gs.cuhk.edu.hk/admissions/

  • 研究式课程及授课式课程有何区别?

    研究式课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本,申请人须具备有关学术研究经验;学生需提交论文、通过口试答辩才可毕业。而授课式课程则不需提交论文,只需完成每科之修毕要求。

  • 中国艺术哲学硕士(M. Phil. in Chinese Art)及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M.A. in Chinese Art History)课程有何区别?

    中国艺术哲学硕士 中国艺术史文学硕士
    课程 研究式 授课式
    修读方式 全日制 / 兼读制 全日制 / 兼读制
    修业期 全日制:2年
    兼读制:4年
    全日制:1年
    兼读制:2年
    授课模式 课堂教学及论文研究 课堂教学
    时间表 弹性(视乎学生每学期选科而定) 全日制:每学期4科;兼读制:每学期2科(必修科设于平日晚上,选修科目有设于平日日间、晚上及周六下午)
    学费(暂定) 港币$47,000.00(每年) 全日制:港币$220,000(每年)
    兼读制:港币$110,000(每年)
    毕业要求 -通过所有科目评估,累积平均积点须达2.0或以上。
    -呈交研究论文,并通过口试答辩。
    -通过所有科目评估,累积平均积点须达2.0或以上。

     

  • 我毕业于不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我须如何证明我的英语水平?

    关于大学的英语水平要求详情,可参阅研究院网页。(网址:https://www.gs.cuhk.edu.hk/admissions/

课程讲座及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