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題:
近世東亞佛教文獻的交融互見
講者:
廖肇亨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時間:
15:00 ~ 17:00
形式:
現場講座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
語言:
普通話
報名:
講座簡介
自古以來,漢傳佛教文獻的相互交流是佛教發展歷程不容忘卻的重要環節,以晚明清初為例,諸多的中國佛教典籍傳入日本,亦間接促使東瀛僧人反省本國文獻的有無,乃至促成思想的容受及再修正,此從當時的日本曹洞宗僧洞水月湛著意請書、贈書中國一事,即可略窺一二。放眼歷史,自日、韓赴赴中求法者自然不在少數,而赴日、韓、越弘法的中國高僧亦不乏其人。例如日本唯一履足四川、《岷峨集》作者,日本入元僧雪村有梅,還有與明太祖贈詩和答的絕海中津。說明元明之際,兩國往來仍舊不衰。清季則中斷百餘年,須待至晚清真宗僧小栗棲香頂踏上中土布教,與楊文會發生淨土思想的論爭,日華僧人間的交流,方才再起。綜觀東亞文獻交流史,佛教典籍傳播最盛,所代表的意義最為重大,所受重視更甚其他(如儒家典籍)。而東亞諸邦對同一佛教典籍、佛門人物的褒貶差異、重視與否,均為某種特定價值判斷的折射,當珍視、爬梳這些過去罕受重視的珍稀文獻,也將會有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的新發現,尚待未來持續的關注與努力。
講者簡介
廖肇亨教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理論、近世東亞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曾獲得中研院優秀年輕學者著作獎(2005)、日本中國學會報特約撰述等榮譽。著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清禪林文化論述的呈現與開展》、《忠義菩提:明清之際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編有《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研究論集》、《中國佛教文學史》(下冊 宋元明清)等,譯有日本荒木見悟《佛教與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