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uhk arts
  • 网站地图

  • 常用网址

  • Staff Intranet

  • 教与学

    教与学概述

    浏览概述
    • 本科课程
    • 研究院课程
    • 课程搜寻
    • 学术及教学单位
    • 教与学成就
      • 院长荣誉录
      • 教学奖项
    • 助学资源
      • 奖学金与奖项
      • 交流及实习计划
      • 学业指导
      • 教学资助
    • 校历
    • 学术诚信
  •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概述

    浏览概述
    • 研究项目
    • 研究资助
      • 研究
      • 发表论文
      • 研讨与海外交流
    •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附属研究中心
      • 学系辖下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研究奖项
      • 杰出研究影响奖
      • 杰出研究学者奖
      • 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
      • 研究生学术成果奖
      • 年青学者论文奖
  • 消息与活动

    消息与活动概述

    浏览概述
    • 学院活动
    • 学院动态
    • 文学院故事
    •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 校友联系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概述

    浏览概述
    • 关于文学院
    • 院长的话
    • 院长办公室
    • 院务会及委员会
    • 联络我们
  • Change Language
    • Eng
    • 繁
    • 简
  • Search
你想寻找甚么?
你想寻找什么?
  • 课程搜寻
  • 研究项目
  • 学院活动
  • 助学资源
其他人在搜寻
  • 院长办公室
  • 关于文学院
  • 学院动态
  • 教学成就
Search
cuhk arts
Search
教与学
学术研究
消息与活动
校友联系
关于我们
教与学
教与学概述
本科课程
研究院课程
课程搜寻
学术及教学单位
教与学成就
院长荣誉录 教学奖项
助学资源
奖学金与奖项 交流及实习计划 学业指导 教学资助
校历
学术诚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概述
研究项目
研究资助
研究 发表论文 研讨与海外交流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附属研究中心 学系辖下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研究奖项
消息与活动
消息与活动概述
学院活动
学院动态
文学院故事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概述
关于文学院
院长的话
院长办公室
院务会及委员会
联络我们
网站地图 常用网址

Staff Intranet

  • Eng
  • 繁
  • 简
你想寻找甚么?
你想寻找什么?
  • 课程搜寻
  • 研究项目
  • 学院活动
  • 助学资源
其他人在搜寻
  • 院长办公室
  • 关于文学院
  • 学院动态
  • 教学成就
文学院故事

相中有诗 – 康兰丝四十载摄影与中国情缘

名称: 康兰丝(Lois Conner)
学系: 中大驻校艺术家

康兰丝(Lois Conner)拾起百万大道上的淡粉杜鹃花,放在手心,垂首深深一吸,将花瓣抛到半空。“我爱花的香气。像桂花香,会令我立时回到桂林,我的老家。”

 

四十年来,美国著名风景及人像摄影师康兰丝携着上世纪流行的厚重大底相机,走遍世界,拍下无限风光。旧物令她安稳,她晒印的,是七乘十七吋、千年不褪的黑白白金照片,以及廿三乘六十吋的喷墨相。犹如中国卷轴的长幅相片,沈静悠远,意蕴丰富,历史和文化,在画面徐徐舒展。睽违八年,康兰丝近月回港,担任中大驻校艺术家。

 

 

八千里路云和月

 

 

 

1984年,康兰丝获古根汉奖学金,首次踏足中国。往后,几乎每年,她都会返回这幅员辽阔的国家,深入不同山川、城市和乡镇。她的作品,是摄影师跟景物的私人对话,也是珍贵印记,记下时代带走的,留下的,以及她的诠释。在康兰丝的镜头下,圆明园废墟回荡历史馀音。消失的北京胡同,伴随鸟巢体育馆,和到处可见的推土机。

 

每到一处,康兰丝会花长时间漫步和观察,才决定如何操镜。桂林阳朔,是她的精神故乡,漓江的岩溶山水,自邂逅缱绻难忘。背负七十磅器材,她登上黄山,前头雍容负重的老祖母,为她打气。高山症无阻康兰丝前往西藏,丝绸之路的古城和佛教石窟,以及长江三峡大坝蓄水淹没的城镇,都由她摄入永恒。

 

 

“我对景物和它展现的文化兴趣盎然。我是不能自拔的风景收藏和观察者;引领我走进未知的,往往是一帧完全陌生、令人难以忘怀的照片或画作。最终,我发现的,全是无法预计、出人意表却引人入胜的事物。透过摄影描述这一期一会,几乎不可能。

 

“将相机忠实呈现的化为虚像,令人振奋。在光线、天时、时机和多样因素配合下,窄长的镜头或能召唤一个半想像,或是吐纳数千年历史气息的世界。有时,它纯粹录下天地的大美。”她说。

天安门广场人物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9年 ©康兰丝 天安门广场人物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9年 ©康兰丝 邓永锵的办公室,香港,2009年 ©康兰丝。康兰丝用两小时搬开书本,拍摄想要的照片。「改变角度,就能改变事物的模样。」 邓永锵的办公室,香港,2009年 ©康兰丝。康兰丝用两小时搬开书本,拍摄想要的照片。「改变角度,就能改变事物的模样。」
乐山大佛,中国,1986年 ©康兰丝 乐山大佛,中国,1986年 ©康兰丝 中国,1985年 ©康兰丝 中国,1985年 ©康兰丝
浙江杭州,1995年 ©康兰丝r 浙江杭州,1995年 ©康兰丝r 夜莲,浙江杭州,2001年 ©康兰丝 夜莲,浙江杭州,2001年 ©康兰丝
四照花山,宾夕凡尼亚尤宁维尔,2021年 ©康兰丝 四照花山,宾夕凡尼亚尤宁维尔,2021年 ©康兰丝
天安门广场人物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9年 ©康兰丝 天安门广场人物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9年 ©康兰丝
邓永锵的办公室,香港,2009年 ©康兰丝。康兰丝用两小时搬开书本,拍摄想要的照片。「改变角度,就能改变事物的模样。」 邓永锵的办公室,香港,2009年 ©康兰丝。康兰丝用两小时搬开书本,拍摄想要的照片。「改变角度,就能改变事物的模样。」
乐山大佛,中国,1986年 ©康兰丝 乐山大佛,中国,1986年 ©康兰丝
中国,1985年 ©康兰丝 中国,1985年 ©康兰丝
浙江杭州,1995年 ©康兰丝r 浙江杭州,1995年 ©康兰丝r
夜莲,浙江杭州,2001年 ©康兰丝 夜莲,浙江杭州,2001年 ©康兰丝
四照花山,宾夕凡尼亚尤宁维尔,2021年 ©康兰丝 四照花山,宾夕凡尼亚尤宁维尔,2021年 ©康兰丝

为伊指点再来缘

 

摄影一直是康兰丝生命的一部分。九岁时,父亲给她第一部相机,中学年代,她一直是校报摄影师。1969年,十八岁的她上特拉华大学攻读绘画,两年后赴纽约,改读时装设计。1973年,白天在联合国上班,夜间上学的康兰丝,课馀修读摄影师菲腊.侯斯曼的心理描摹课,侯斯曼看出她是摄影师材料,问她,为何修读时装设计?答不出的问题,开启的却是下半生寻幽探胜的刻骨之旅。

 

1980年,在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期间,她随中国画史学者班宗华研习明代中国绘画。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的她,问教授可否放弃修读。不料班宗华希望班上有不同观点,回绝了她。其后,康兰丝跟同学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亲手打开并端详卡佛藏品中的唐代和明代画卷。看到画中的岩溶山水,她不解问,为何画家会构想出这些奇异风景。班宗华却道,这是真的。那一刻,她决定必须去漓江,亲炙奇特山水。

 

一期一会

 

1984年,在杭州西湖漫步期间,康兰丝偶遇一棵准备秋剪的树,旁边有梯;在她眼中,仿如通往天国。当时,她每天只能拍十张照片。那是清早,她小心翼翼,将一张菲林曝光。馀下在中国的九个月,她时刻想着这幅照片,深怕拍摄一刻,有人在镜前走过。完美无瑕的相片,最后被策展人约翰.萨考斯基,选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馆藏。

 

等你,在雨中

 

1995年,她回到杭州。那时正值雨季,泛满水光,她需要靠近景物拍摄。一池的莲花枝干,像恣意的书法,写满镜头。十多年后,这光明宁静的世界,给予康兰丝无限慰藉:2018年,她回到苏杭荷塘,望着天空在水中的倒影,拍摄莲花,怀念最爱的母亲。

 

冬日里,莲藕黏附着衰颓的根茎,田田的莲叶,融化湖面的冰。“它们看上去像粉笔画。这是很冷,却异常美丽的世界,我要‘画’下它——我视自己的相作为画。”

 

新冠疫症期间,康兰丝开始制作圆形相片。“这是奇特和从未有过的时空,无始无终,就像圆形。有时,我们需要短小精悍的叙事,有时是长篇。一些情况,则需要崇高和无限的形式。”

 

一生无悔的艺术家,对将在社会迈开阔步的中大生,有何寄语?“有规划是好的,但开放心胸,让事情自然发生也很重要。如果你半路爱上其他事物,情有独钟,别害怕跟随新的方向走。”千回百转,终觅得心之所爱的康兰丝,用一生,活出信念。

 

 

CUHK in Focus

文/Amy Li
摄/Keith Hiro

 

[按此浏览康兰丝网页]

探索其他故事

文学院故事 2024年9月20日

纪实摄影永不过时 – 新闻摄影名家刘香成下月到中大分享摄影人生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9月9日

文艺复兴的全球视角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6月25日

教育宗教心理学三剑合壁—— 周惠贤博士推动“和平教育” 促进青少年及社群心灵健康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5月23日

史学名家梁元生谈学历史的意义

了解更多
cuhk arts

香港中文大学
冯景禧楼2楼文学院院务处

电话:+852 3943 7107 传真:+852 2603 5621 电邮:arts@cuhk.edu.hk

Footer menu

  • 教与学
    • 本科课程
    • 研究院课程
    • 课程搜寻
    • 学术及教学单位
    • 教与学成就
    • 助学资源
    • 校历
    • 学术诚信
  • 学术研究
    • 研究项目
    • 研究资助
    •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研究奖项
  • 消息与活动
    • 学院活动
    • 学院动态
    • 文学院故事
    •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 关于我们
    • 关于文学院
    • 院长的话
    • 院长办公室
    • 院务会及委员会
    • 联络我们
无障碍支援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 2025。保留所有权利。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关注中大文学院
× Popup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