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长于湖南邵阳的唐小兵教授1980年参加内地高考,是当年湖南文科状元。获此殊荣的他,赴北京大学主修英文,研究比较文学,其后到美国杜克大学攻读文学博士,专研欧美文学,论文反顾本国历史文化,探讨清末维新推手、中国近代思想家和作家梁启超(1873—1929)的历史观。

他于1991年取得博士,旋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任教,开始近三十年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学术生涯。他历年任教四所美国大学,包括芝加哥大学和位于安娜堡的密芝根大学,并于2008至2019年在后者任冠名教授。作为半生含英咀华的留美中国学者,唐教授论著中英逢源,题材多样,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视觉文化、艺术史与声音研究。

 

唐教授曾于南加州大学任系主任,于密芝根大学任副系主任职,多年来历任多个领导角色。这些经验让他体味大学运作,奠下主理行政的基础。

2019年9月,透过全球招聘程序,唐教授获任命为中大文学院院长。对于新职务,他说:我想我的学术生涯到了一个新阶段,希望接受新挑战。在港工作,毗邻内地,对我来说更是相当吸引。

 

从安娜堡到香港,学术到行政,习惯游走不同学术领域的文学及文化教授,今次在人生中大胆跨界。他走马上任,逐步掌握文学院运作,一一聆听成员意见和心声。他造访学院所有部门和单位,会见近三百名教员。

唐教授任院长首年,各方面稳步求新,跨学科协作教学是他主理的新猷之一。该项目支援不同学系和单位的教员筹划和教授同一本科课程,传授人文学科最新知识,促进学科交流。计划下首两个新课程,一以音乐联乘哲学、另一互参人类世和环境,将于2021至22年度开办。

 

连月疫情肆虐,校园沉寂,在唐教授领导下,文学院4至5月推出多场网上公开讲座。2020至21年度第一学期,学院再次呈献人文对话系列,在线上面向公众、谈文论艺。“发出邀请之后,同事反应之踊跃,令我印象深刻。”教授称。教员提议讲题之多,足可让讲座延续至2021至22年度。

 

国际收生也备受疫情和去年社会运动的影响。“国际生人数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回升,我们会主动出击,不拘一格去接洽和提供机会。”教授称,文学院计划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年到校,为课程和校园活动添上姿采。

 

毕业生就业则从来就是大挑战。当前环境严峻,唐教授深知需伸出援手:“这是当务之急。我们正研究多种办法,并与不同大学部门紧密合作,协助毕业生求职。”

谈到自己的学术工作,教授承认时间零碎,不容许专心研究和写作,故暂且搁下,未有进展。可堪一记的,是他去年开始的一个翻译项目。“我决定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翻译当代美国诗歌。”他说时颇显欣慰。“我大学时代写过诗,做教授时多次讲授诗歌。”他计划于不久的将来,在上海出版一本翻译诗集。

 

视觉艺术是唐教授另一兴趣,版画尤甚,这源自少年时对绘画的热爱。他所着的Origins of the Chinese Avant-Garde: The Modern Woodcut Movement (《中国先锋艺术的起源:现代木刻运动》,2008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中有言:“拙朴的炭笔画和富触感的油画,总能使我心动神摇。”

 

2008年,已是正教授的他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逗留八星期,从头学习版画。教授兴奋回忆:“再做学生学习新事物,乐趣无穷。”在杭州学有所成的他,2011年于密芝根大学艺术馆策划题为Multiple Impressions的大型展览,展示作于2000至10年间的中国木刻版画作品。

 

展览的成功,为唐教授带来巨大满足感,并催生另一个筹备逾六年的展览。今年夏天,由教授策展、围绕当代美国版画家恩迪•珀斯科维奇(生于1969年)的展览原定于杭州开幕,但因疫情缘故,需要延迟两年之久。

 

访问尾声,唐教授说起他与中大的因缘。1986年,他还是研究生时,出席的首个国际会议就由中大与香港大学主办。那是他第一次来香港,并留宿中大校园。1992年,他再来马料水,出席中国文化研究所的会议,往事至今历历如绘。“现在才意识到,我廿多岁首次来中大的时候,中大也是二十出头。”他说。“置身校园,处处带来许多美好回忆。”

 

(文中所有图片由唐小兵教授提供)

 

CUHK UPDates

中译/amyli@cuhk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