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uhk arts
  • 网站地图

  • 常用网址

  • Staff Intranet

  • 教与学

    教与学概述

    浏览概述
    • 本科课程
    • 研究院课程
    • 课程搜寻
    • 学术及教学单位
    • 教与学成就
      • 院长荣誉录
      • 教学奖项
    • 助学资源
      • 奖学金与奖项
      • 交流及实习计划
      • 学业指导
      • 教学资助
    • 校历
    • 学术诚信
  •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概述

    浏览概述
    • 研究项目
    • 研究资助
      • 研究
      • 发表论文
      • 研讨与海外交流
    •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附属研究中心
      • 学系辖下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研究奖项
      • 杰出研究影响奖
      • 杰出研究学者奖
      • 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
      • 研究生学术成果奖
      • 年青学者论文奖
  • 消息与活动

    消息与活动概述

    浏览概述
    • 学院活动
    • 学院动态
    • 文学院故事
    •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 校友联系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概述

    浏览概述
    • 关于文学院
    • 院长的话
    • 院长办公室
    • 院务会及委员会
    • 联络我们
  • Change Language
    • Eng
    • 繁
    • 简
  • Search
你想寻找甚么?
你想寻找什么?
  • 课程搜寻
  • 研究项目
  • 学院活动
  • 助学资源
其他人在搜寻
  • 院长办公室
  • 关于文学院
  • 学院动态
  • 教学成就
Search
cuhk arts
Search
教与学
学术研究
消息与活动
校友联系
关于我们
教与学
教与学概述
本科课程
研究院课程
课程搜寻
学术及教学单位
教与学成就
院长荣誉录 教学奖项
助学资源
奖学金与奖项 交流及实习计划 学业指导 教学资助
校历
学术诚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概述
研究项目
研究资助
研究 发表论文 研讨与海外交流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附属研究中心 学系辖下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研究奖项
消息与活动
消息与活动概述
学院活动
学院动态
文学院故事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概述
关于文学院
院长的话
院长办公室
院务会及委员会
联络我们
网站地图 常用网址

Staff Intranet

  • Eng
  • 繁
  • 简
你想寻找甚么?
你想寻找什么?
  • 课程搜寻
  • 研究项目
  • 学院活动
  • 助学资源
其他人在搜寻
  • 院长办公室
  • 关于文学院
  • 学院动态
  • 教学成就
文学院故事

大学引入手语教育 聋人有人权 邓慧兰向亚洲开拓共融美丽新世界

名称: 邓慧兰教授
学系: 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如果要在短篇幅写邓慧兰教授与聋人教育,在漫长三十年历程里,只能记点点滴滴。那点点滴滴如一片一片画面,她总是向前望,例如,看着法籍中国语言学家游顺钊送她的书法“籍贯黄土地,信仰故乡情”,她总是欣喜微笑着,深情藏着公义。

 

研究手语是孤单的,邓慧兰教授与上一代留法学者游顺钊在学术里相知,他在八十年代提出手语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学,而在今天她眼中,聋人语言,并非单一无声,而是充满动作及表情的优美世界,就如三月十四号那一天。

 

那一天,在香港中文大学李达三楼的课堂里,穿着粉红色卫衣的一年级学生Heidi,架着秀气幼框眼镜,长发垂到胸前,一双纤巧小手百变比划着,动静柔美。她以香港手语评论录影片段里手语的准确度,尤如老师看文章,评改语法。她认为,部分手势因“打手语的人太过紧张”,有点不足。

 

在口语及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下,天生没有耳蜗的 Heidi,从幼稚园至中学,一直在伙伴主流学校接受口语及手语双语教育,参与主流公开试,最后成功进入中文大学双渠道双语研究两年制衔接文学士课程。另一位听障学生 Ricky,在聋校毕业后,进入此共融教育计划工作,曾是 Heidi 的聋老师,后来在公开大学修读心理学高级文凭,曾经尝试报考其他大学,因为没有手语传译被迫放弃,至去年获得中大取录,现在和 Heidi 是同学。

 

那天的课堂名为“手语语言学:语音学及音系学”,绝大部份是健听学生,因为Heidi 及Ricky 修读此课,学系特别为两人提供即时手语传译。两位传译员在课堂上,分别用手语及口语相向即时传译,所以旁听的记者知道Heidi 在表达甚么。

 

争取使用手语沟通,是聋人的人权。这样一幅香港聋人在手语辅助下接受大学教育的画面,是多少前人努力种下的果?

 

“就是有人明白要把手语放在学校,它才有承传机会。”这个人就是邓教授,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于 2003 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现为中心主任),2004 年创立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创系系主任),2016 年成立香港第一个以推广手语双语为目标的社会团体(NGO)“语桥社资”。多年来,她研究、发展聋人手语作为学术学科,支援本地聋生以手语和口语接受教育,又创立亚洲首个手语双语共融计划,帮助其他亚洲国家成立手语语言学,培养手语老师及研究者,为区内聋人创造优质教育机会,新加坡、澳门及大陆等地也获支援。她的中心,每年发奖学金给两名亚洲学生来中大修读手语语言学硕士课程,包括来自斯里兰卡、日本、柬埔寨及越南的学生。

 

记者访问当天,在中心内遇到来自印尼的聋硕士男生在午饭,不丹的健听硕士女生,总是在电脑前工作。不管甚么学生,甚么人,见到 Gladys(邓教授),总展现由衷笑意。

相中表达了六个手语,左边从上至下代表支持、尊重、平等;右边则是手语、学生、读书。这也是邓慧兰(中)推广聋人手语教育的理想。 相中表达了六个手语,左边从上至下代表支持、尊重、平等;右边则是手语、学生、读书。这也是邓慧兰(中)推广聋人手语教育的理想。 游顺钊送赠给邓教授的书法作品。 游顺钊送赠给邓教授的书法作品。
在邓教授的课堂上,健听和听障学生会一起上课。 在邓教授的课堂上,健听和听障学生会一起上课。 邓教授于 2003 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2004 年为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创系主任。 邓教授于 2003 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2004 年为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创系主任。
Heidi 和邓教授做出尊重、手语和手势;外籍讲师和Ricky两势合为「人权」的意思。他们希望社会尊重使用手语的人权。 Heidi 和邓教授做出尊重、手语和手势;外籍讲师和Ricky两势合为「人权」的意思。他们希望社会尊重使用手语的人权。 聋学生Heidi与Ricky跟邓教授一起用手语表达了聋人要手语翻译才可有效接受教育。手势意思,从左至右:手语、翻译、要。 聋学生Heidi与Ricky跟邓教授一起用手语表达了聋人要手语翻译才可有效接受教育。手势意思,从左至右:手语、翻译、要。
相中表达了六个手语,左边从上至下代表支持、尊重、平等;右边则是手语、学生、读书。这也是邓慧兰(中)推广聋人手语教育的理想。 相中表达了六个手语,左边从上至下代表支持、尊重、平等;右边则是手语、学生、读书。这也是邓慧兰(中)推广聋人手语教育的理想。
游顺钊送赠给邓教授的书法作品。 游顺钊送赠给邓教授的书法作品。
在邓教授的课堂上,健听和听障学生会一起上课。 在邓教授的课堂上,健听和听障学生会一起上课。
邓教授于 2003 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2004 年为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创系主任。 邓教授于 2003 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 ,2004 年为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创系主任。
Heidi 和邓教授做出尊重、手语和手势;外籍讲师和Ricky两势合为「人权」的意思。他们希望社会尊重使用手语的人权。 Heidi 和邓教授做出尊重、手语和手势;外籍讲师和Ricky两势合为「人权」的意思。他们希望社会尊重使用手语的人权。
聋学生Heidi与Ricky跟邓教授一起用手语表达了聋人要手语翻译才可有效接受教育。手势意思,从左至右:手语、翻译、要。 聋学生Heidi与Ricky跟邓教授一起用手语表达了聋人要手语翻译才可有效接受教育。手势意思,从左至右:手语、翻译、要。

社会不公义 关键时刻的坚持

 

改变,放在邓慧兰教授身上,是一个理想。当年她到英国爱丁堡修读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就是想改变香港学生老是学不好英文的状况。后来,她任教中大时,遇到一位研究香港手语的美国同事,让她接触“神秘”的聋人社群及手语,决定接手研究,至今三十年了。从手语认识聋人社群,看到社会不公义(social injustice ),社会不认识聋人需要,不认识手语,错误观念,令聋人失去很多机会。“最简单,学校没有手语翻译,不给予资源,聋人不能更有效有弹性用双语沟通,就容易失去读大学的机会。很多问题加在一起,令聋人世世代代都损失了很多机会。

 

行公义,在聋人教育里,是一条漫长的路。

 

八十年代开始,政府推广共融计划,让听障学生进入主流学校,邓教授却看到问题所在:“聋生在主流学校扮正常人,没有手语教学;聋校没有优质(包括手语)教育,去了主流学校也被卡住了。”

 

“他们(听障人士)可不可以做到普通人? ”记者问。

 

“若果你牵制他们语言的 flexibilty(弹性), 他们更难做到普通人,如果你给他们不同语言发展(包括熟悉的手语),其实可以在不同群体游走, 令他们 to be nearing a normal person(迈向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2003 年她跟教育局合作,取得优质教育基金在聋校试行三年手语教育,之后停止了。那时候,因为错误观念,害怕被标签为聋人,政府、家长及聋校,都放弃用手语教育聋生。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应用语言学家,她坚持正确观念,坚持人性关怀,“当你研究十多年,看到聋生被忽略,不去扶正教育,那是对不起这班小孩子。其实,我大可不管,我是研究语言教育的,本来跟我无关。”

 

几次访谈,邓教授散发天生亲和力,愿意到聋人中心与她共事的,包括曾在教育局处理聋生工作的专业人员。2006年她拨开暗涌,成功获马会拨款 6,400 万元作种子基金,开创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如果当时停止,便再没教手语的恒常地方。我觉得不可以停,否则 back to square one,全港聋校生不知要捱几多世纪才有转变。”结果,她推动整个亚洲聋人教育的转变。

 

用手语认识聋人 开枝散叶

 

参与这计划的三间主流学校包括平安福音堂幼稚园、献主会小学及圣母院书院,每年一条龙式每级取录最多六名聋生,为他们提供全面手语传译学习,校内聋生及健听生都受惠于手语学习。Heidi 就是此计划第一位成功入读大学的聋生。今天,她说中大越来越多健听学生对手语学感兴趣,这对聋人活在真正获接纳的世界,有着开枝散叶的效应。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自 2008 年在中国生效,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公约》第 30(4) 条表明残疾人士“特有的文化和语言特性,包括手语和聋文化,应当有权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承认和支持”。邓教授说,澳门政府已经实施,向每一位聋人学童,每年提供 85,000 元的资助额,如果香港也实施,这足以在课堂上为聋童聘用手语传译。

 

按统计,香港每年大约有二百个新生婴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听障问题。邓教授小时候在弱势家庭中成长,在乎公平,心灵柔软,想起 Ricky 上课的样子,她微笑着说:“我好喜欢他望着传译的表情,睩大眼,一直望,好似不想漏了资讯,这一种聋人渴求知识,通过眼,取得知识,那心情,是开心的,因为,你终于看到聋人有机会读书,而且成功。”

 

不公义存在,因为没有公平机会,聋人才会失败。这是邓慧兰很清晰的心语,告诫着她,仍需努力。

 

 

特约记者:冼丽婷

摄影:谢荣耀

原文【Yahoo 新闻报道】

探索其他故事

文学院故事 2024年9月20日

纪实摄影永不过时 – 新闻摄影名家刘香成下月到中大分享摄影人生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9月9日

文艺复兴的全球视角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6月25日

教育宗教心理学三剑合壁—— 周惠贤博士推动“和平教育” 促进青少年及社群心灵健康

了解更多
文学院故事 2024年5月23日

史学名家梁元生谈学历史的意义

了解更多
cuhk arts

香港中文大学
冯景禧楼2楼文学院院务处

电话:+852 3943 7107 传真:+852 2603 5621 电邮:arts@cuhk.edu.hk

Footer menu

  • 教与学
    • 本科课程
    • 研究院课程
    • 课程搜寻
    • 学术及教学单位
    • 教与学成就
    • 助学资源
    • 校历
    • 学术诚信
  • 学术研究
    • 研究项目
    • 研究资助
    • 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 研究奖项
  • 消息与活动
    • 学院活动
    • 学院动态
    • 文学院故事
    • 中大驻校艺术家计划
  • 关于我们
    • 关于文学院
    • 院长的话
    • 院长办公室
    • 院务会及委员会
    • 联络我们
无障碍支援 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 2025。保留所有权利。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关注中大文学院
× Popup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