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

何嘉誼

B.A. (NCCU); M.A. (NCU); Ph.D. (UCLA)

何嘉誼教授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系獲博士學位。研究興趣涵蓋古代中國繪畫、中國宮廷藝術、明清宗教繪畫、東亞藝術文化交流與藝術收藏史。2020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主要講授中國書畫史,包括中國藝術傳統、宮廷繪畫、文人繪畫等科目。在加入藝術系前,曾為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文物館博士後研究員,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博士前研究員。

 

ORCID id:

https://orcid.org/0000-0002-9079-6780

主要著作

  1. Performing Inaction: The Courtly Arts of Emperor Wanli, 1573–1620.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2. “The Apex of Privilege: Ming Court Painting in the Late Fifteenth Century.” Ming Qing Yanjiu 29 (June 2025): 1–35.
  3. 〈乾隆古畫鑑賞觀的形成—以李公麟之作為例〉,《故宮文物月刊》505期(2025年4月),頁84–95。
  4. “Learning from Old Masters: An Aspect of the Guangdong Painting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Birmingham Museum of Art.” In Four Seasons of Chinese Painting from the Birmingham Museum of Art, 30–39. Birmingham, AL: Birmingham Museum of Art, 2023.
  5. 〈策展、圖錄編寫與中國繪畫史研究、教學〉,《藝術學研究・2021藝術史教學研究趨勢座談會專刊》,31期附刊,2022年12月,頁33–62。
  6. 〈張大千的「大風堂」與明遺民畫家張大風〉,收入曾少千主編,《漫遊按讚藝術史》。臺北:原點,2022,頁34–40。
  7. 〈萬曆朝的宮廷繪畫與政治——以《出警入蹕圖》與慈聖款佛畫為例〉,《故宮學術季刊》,39卷2期,2021年12月,頁77–127。
  8. 〈初探夏荊山〈羅漢圖〉的藝術特徵——兼論佛畫畫樣的幾種傳演方式〉,《夏荊山藝術論衡》,11期,2021年3月,頁70–96。
  9. 〈文字紀實?圖像寫真?從文獻與《明孝宗坐像》看明代帝王畫像的寫實性與社會功能〉,《故宮文物月刊》,455期,2021年2月,頁82–89。
  10. (圖版解說)《明畫全集》。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六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解說)
  11. (副主編,圖錄專文、解說撰寫)莫家良主編,《北山汲古——中國繪畫》。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物館,2019,〈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的項聖謨作品〉,頁16-21;〈明代慶壽神仙人物畫〉,頁316–232;圖1、2、3、4、5、6、7、9、10、11、12、16、22、24、27、28、30、31、35、40、46、47、50、61、62、63、64、65、66、67、68、69、78、95、96、98、110、111、112、113。
  12.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北山汲古——中國繪畫」特展導賞〉,《大觀》121期,2019年10月,頁6–23。
  13.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北山汲古——中國繪畫」展〉,《典藏古美術》,324期,2019年09月,頁104–111。
  14. 〈日本泉屋博古館高麗佛畫大展〉,《大觀》,86期,2016年11月,頁62–65。
  15. 〈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外銷瓷特展:大都會博物館巴西收藏家 Albuquerque中國外銷瓷特展〉,《大觀》,81期,2016年6月,頁96–99。
  16. 〈「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展」: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覽介紹〉,《大觀》,76期,2016年1月,頁102–105。
  17. 〈網路時代下的觀展經驗: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冊頁藝術展」為例〉,《大觀》,66期,2015年3月,頁102–104。
  18. “Chinese Pictorial Motifs in the Korean Monastery: Paintings of Thirty-Three Patriarchs at Sŏnamsa.” NMK 2012 Museum Network Fellowship Research Papers (2013.01): 124–143.
  19. (Catalogue entries) The Artful Recluse: Painting, Poetry, and Politics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edited by Peter Sturman and Susan Tai. Santa Barbara: 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 2012, cats 9, 32, 55.
  20. 〈傳李唐《晉文公復國圖》〉,《議藝份子》,8期,2006年,頁140–155。

研討會

  1. “Birthday Celebration and Immortal Paintings in the Imperial Court of the Ming Dynasty.”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New York City. February 13, 2025.
  2. “(Literati?) Paintings of the Wu in the Mid-Ming Period: Competition, Patronage, and Regional Identity.”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Seattle, WA. March 14, 2024.
  3. “Ma Yuan and the Afterlife of His Painting Style in Fifteenth-Century East Asia.” AAS-in-Asia Conference, Deagu, Korea. June 26, 2023.
  4. 〈查爾斯・朗・佛利爾藏中國佛教繪畫之特徵與誤鑑〉。2022 藝術史暨視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2022年10月15日。
  5. 〈初探夏荊山〈羅漢圖〉的藝術特徵——兼論佛畫畫樣的幾種傳演方式〉。2020夏荊山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2020年6月14日。
  6. “Invitation to Reclusion: Xiang Shengmo (1597–1658) and His Art beyond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Denver, March 22, 2019.
  7. “Transforma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Woodcut Illustrated Daoist and Buddhist Figures in the Late-Imperial Period.”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Seattle. April 1, 2016.
  8. “Court Art from the Marketplace: Reconstructing the Pattern of Court Patronage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New York City, February 11, 2015.

講座

  1. “The Imperial Processions of Emperor Wanli (r. 1573–1620),” CAH2545 Exploring China: Words, Images, and Objects Guest Lectu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ebruary 21, 2025.
  2. 〈繪畫中的中國芳香文化〉。「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展覽講座」香港藝術館,2024年9月8日。
  3. 〈高麗佛教藝術III:高麗佛畫〉。「佛教藝術與文化進階課程」香港慈山寺,2024年8月4日。
  4. 〈中國傳統繪畫品評——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國之瑰寶」展的幾件作品為例〉「香港大學中文學會中國文化周系列講座」,2022年10月6日。
  5. 〈傳統中國藝術史教學與美術館在香港〉。「2021藝術史教學研究趨勢座談會」,中央大學,中壢,2021年12月11日。
  6. 〈北山堂的文化遺產及文物精華〉。「敏求精舍」香港,2021年6月8日。
  7. “Exhibition Review: ‘The Artful Recluse: Painting, Poetry, and Politics in 17th Century China’.” Christie’s Education, Hong Kong. May 26, 2020.
  8. “The Three Perfections: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hristie’s Education, Hong Kong. May 19, 2020.
  9.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的項聖謨作品〉〈明代慶壽神仙人物畫〉。「北山汲古——中國繪畫專題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19年10月19日。
  10. 〈萬曆時期(1573-1620)明代宮廷繪畫的復興〉。「藝術史午餐聚會」,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與文物館聯合主辦講座,2018年2月2日。
  11. “The Two Empress Dowager Cisheng’s Buddhist Paintings in the Met’s Collection and Cisheng’s Patronage Strategy.” Spring Fellows Colloquia organized b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arch 4, 2016.

展覽

  1. 「北山汲古──中國繪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1/9/2019–15/12/2019。

研究計劃

  1. 首席研究員,「查爾斯・朗・佛利爾的中國佛教繪畫收藏」(Charles Lang Freer’s Chinese Buddhist Painting Collection),研究計劃編號:1460172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1/1/2025–31/12/2026。
  2. 首席研究員,「弘治朝(1487-1505)的明代宮廷繪畫:皇帝、畫家及其影響」(Ming court Painting of the Hongzhi Reign (1487-1505): Emperor, Painters, and Their Legacy),研究計劃編號:2460452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1/1/2022–31/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