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八至二十日,「歷史,文學與文體」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成功舉辦。是次會議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辦,本中心協辦,崇基學院贊助,邀得中國内地、香港、臺灣、日本和美國等地二十餘位在中國文學、史學、語言學領域成就卓著的學者發表宏論,推進中國人文研究之發展,洵稱學林之盛事。

會議由張隆溪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歷史及考古學院院士)和李歐梵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作特邀演講,題目分別是〈淺説文學史、世界的文學史或文學的世界史〉和〈林琴南的古文翻譯〉,貫通今古,融會中西,以博大的學術氣象開闢榛莽,指示來學。

接下來的七場分組討論,由洪波教授(首都師範大學)、馮勝利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戴燕教授(復旦大學)、李孝悌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葛兆光教授(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復旦大學)、王兆鵬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張宏生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大木康教授(東京大學)、胡曉真教授(中央研究院)、嚴志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黃仕忠教授(中山大學)、華瑋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楊貞德教授(中央研究院)、翟志成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偉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夏曉虹教授(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北京大學)、汪春泓教授(嶺南大學)、錢志熙教授(北京大學)、張健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陳國球教授(香港教育大學)發表專題論文,論題苞羅廣闊,涉及到韻律與文體之理論分析,文學史與繪畫史之交通演進,歷史事件、政治生態對文學的影響,方志史乘之文學解讀,帝國想像與小説敍事,戲曲的政治與美學,新文學的雅俗取態,圖像傳播的啓蒙功能,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理論體系,西學資源對現代中國詩學的影響,「中國」觀念的時代背景,文學史敍述的歷史還原等等,既不乏近年來跨學科、多元綜合研究之前沿課題,亦多有直指文學、史學學科核心問題的深刻反思,席珍紛呈,啓發良多。

在原計劃發表的學者之外,哈佛大學伊維德教授(Prof. Wilt L. Idema),香港中文大學梁元生教授、沈培教授、潘銘基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張萬民教授,廣西大學李慧教授等本港及外地學者聞訊亦欣然與會,參與討論,切磋學術。伊維德教授應邀在會議閉幕禮上作了特別發言,介紹他在近代俗文學研究方面的新思考。

為期兩天的會議,議程充實而氣氛熱烈,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教育大學、樹仁大學等高校的青年學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前來聽講學習,會議各場次人數皆在七十以上,於香港人文學術之發展、青年學人之培育乃至中國文化之推廣,皆當不無裨益。

馮勝利教授發言
馮勝利教授發言
與會者合照。攝於新亞書院。
與會者合照(攝於新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