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研究中心(JRCCLAL)通過Zoom舉辦了「彩雲若錦:語言學與文學演講系列」第三講。本次講座題為「李漁的話本小說與文學戲倣 (Li Yu’s Vernacular Short Stories and Parody) 」,由美國三立大學(Trinity University)張洁副教授主講,北京師範大學郭英德教授任對講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張健教授主持。

講座回顧

張洁教授把李漁的為人和為文放在明末清初文人自我書寫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重點分析其話本小說集《無聲戲》與《十二樓》的主題和文體特徵。這次報告以文學戲倣為理論框架,并以杜濬為例分析文學戲倣對於李漁同時代讀者的意義。

李漁的白話小說創作主要集中在1650年代後半期。張教授首先介紹李漁如何踰越文體邊界:借用戲曲命名小說集、依章回小說之體例將話本分回、敘述人直接點出故事的虛構性。李漁也是中國文學史中罕見的將自己的多篇小說改編成傳奇劇的作家,因此他的小說亦可被看作「傳奇藍本」,是高度自覺的文學實踐。李漁的話本小說有對「才子佳人小說」的滑稽模倣,有對儒家之家庭等級制度和理想人格的戲謔,也有對新儒家至情觀和道家返歸自然理想的諷刺。張教授繼而介紹了戲倣(parody)這一理論,指出文學戲倣具有雙重文本特點,通過對既定文化傳統與觀念進行拼貼、倒置、錯位、誇大和滑稽模仿,從而一方面顛覆被戲倣對象的神聖性,另一方面又通過將被戲倣對象移植在新的話語環境中賦之予新的意義功能。在文學戲倣中,敘述人也會自我顛覆和自我邊緣化,張教授以李漁話本小說中的入話和詩歌引用為例來說明。

講座的下半部份聚焦于李漁的文人讀者,張教授根據李漁交游的書信、小說插圖的質量、小說人物的地區原型、以及小說評點等方面的考量,提出這兩部集子是為文人而寫的小說,它們提供給李漁的「知己」讀者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于王朝變遷之際通过阅读小说享受智識上的優越感和進行破壞性想像的自由感。李漁的同齡人杜濬就是這樣一個「理想讀者」,他為李漁的小說集寫序、寫評,還受李漁委託將其小說重新編輯和排序,收入《無聲戲合集》。杜濬一方面極力貶低小說,強調其稗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將李漁的小說與儒道釋諸經典相提並論,強調小說的教化作用,等於間接呼應了李漁小說的戲倣特徵。因而,作為著名明遺民詩人的杜濬,在李漁小說的這些類文本(paratext)空間中得以鬆馳下來,以「睡鄉祭酒」為筆名進行一種與他的詩歌創作有差異且互补的自我書寫。他為李漁的故事「拍案驚奇」,與李漁的敘述人鬥嘴,甚至使用同樣的戲倣策略延伸李漁的文學遊戲,拓展娛樂讀者的空間。

張教授總結說,李漁的文學創新是依附傳統、基於閱讀體驗的創新。其小說以破壞性方式體現了清初文學傳統的高度自覺。這種顛覆文學傳統的方式雖不可持續,但仍具有深遠意義。這些作品為文人個體和群體提供了新穎的文學體驗,強化其文化優越感,也擴展了文人自我書寫的空間。

對談環節

在點評環節,郭英德教授首先指出中西方學界对李漁及其作品在接受層面的差異,他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李漁以文为生,接近西方意義上的文人。隨後,郭教授以韩愈、杜甫、元好問、王士禎為例,強調以文为戲是中國文化的悠久傳統。戲倣作為修辞方式體現的是思维方式,而思維方式有中西相通、古今相通之處,例如,倣的對象一定是經典,戲倣者通過證明自己有能力解构經典而抬高自己;戲则一定帶有滑稽和喜剧性,其核心是通過笑的方式来表達笑者对被笑對象的道德、文化優越感,也通過笑来彰顯褒貶的態度。郭教授以《丑郎君怕嬌偏得豔》为例分析李漁如何对清初文人趣味、思想、觀念、精神進行全方位戲倣。

郭教授認為作為「第一讀者」的杜濬是很有意義的研究課題,李漁的「知己」讀者—如龔鼎孳、錢謙益、周亮工等—認為讀李漁的小說也不失為文人士大夫身份的體現。反之,李漁的正統讀者則極力貶低其人品與文品。郭教授認為李漁在傳統文化面臨危機的清代前期,其文學戲倣的背後是有深意的,他也是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追求的,有一種渴望立於文化之林的焦慮。

張洁教授的回應強調李漁的小說創作時期比較短,一方面是因為人生體驗與文學興趣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說明戲倣這種破壞性的文學實踐不具有持久性。關於不同層次讀者的反應,張教授指出,無論是正統文人對李漁的人格不齒,還是有人自動入座,認為李漁的作品在諷刺自己,都印證了戲倣具有冒犯性,而這些讀者的負面反應恰恰證明了戲倣的有效性。

張健教授認為戲倣作為態度和文學手段是中國文學傳統研究中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題目。應探究戲倣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地位和意義,也應在中西文化比較的視野中,探究戲倣與現代甚至后現代的關係。

提問環節的第一個問題是作為理想讀者的杜濬是否在創作層面上有對李漁的戲倣作出回應和拓展。張洁教授認為由於詩與小說的不同傳統,且無論是李漁還是杜濬都非常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塑造,在杜濬的詩作中尋找戲倣的例子比較不可行。《變雅堂文集序》可算是杜濬自嘲的例子,但文集整體比較突出的主題還是遺民的身世之感。第二個問題涉及在學術研究中如何處理敘述人與作者關係,張教授指出李漁小說的敘述人不斷地提示讀者敘述人就是他自己,而戲倣這個概念可以讓我們看到這種身份建構的虛構性和表演性。第三個問題涉及儒家經典在小說史上的意義,張教授認為小說中出現的儒家經典是文人學術訓練的自然流露,但將儒家經典嵌入地位低微的小說文本中,還是會有將經典拉下神壇的效果。

講座錄影

系列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中心(JRCCLAL)舉辦,講座視頻已在YouTube及bilibili影片分享網站發佈,可以點擊相關鏈接觀看。

  • 第三講:「李漁的話本小說與文學戲倣」

    主講嘉賓:張潔教授 對談嘉賓:郭英德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k4y1y7T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bSieFZXr8

  • 第二講:「君子恥之:明末清初文人之道德思辨與自我書寫」

    主講嘉賓:陳丹丹教授 對談嘉賓:胡琦博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k4y1y7T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bSieFZXr8

  • 第一講:「上古音研究與古文獻的重新認識」

    主講嘉賓:趙璞嵩博士 對談嘉賓:李果博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z411i79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NmczjiHM0

本中心主辦「方法與視野·語言學與文學系列講座」

  • 第一講:「從中西文藝看人與自然之關係」

    主講嘉賓:張隆溪教授 對談嘉賓:葛兆光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Z4y1p7c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dYieh7FvA

  • 第二講:「《世説新語》與魏晉『賢媛』傳統」

    主講嘉賓:錢南秀教授 對談嘉賓:戴燕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V411k7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HJmMqr-Kw

  • 第三講:「『東方曰夷』『仁而好生』——早期中日韓的交往」

  • 主講嘉賓:戴燕教授 對談嘉賓:汪春泓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K411H7g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UqdW04n64

  • 第四講:「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唐詩與題寫名勝的相關問題」

  • 主講嘉賓:商偉教授 對談嘉賓:陳引馳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g4yli77Z/

    https://youtu.be/z5a4XNL2n9M

  • 第五講:「從杜甫寫的題畫詩探討清初畫的數種《杜甫詩意圖》」

  • 主講嘉賓:艾朗諾教授 對談嘉賓:鄭毓瑜教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5411a7T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UwlK9J3V8

編輯:宋雨婷

視頻剪輯:邱嘉耀

講座助理:陳康濤、陶冉、魏紅岩